光绪三十年中国最后一场殿试史论第一题,状元刘春霖的答卷

试题:周唐外重内轻,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

天下之患无常处也、惟善谋国者、规天下大势之所趋、揆时度务、有以制其偏倚之端、则不至于变起而不可救。夫立国之初、每鉴前代得失、以定一朝之制、时势所迫、出於不得不然、非能使子孙世守以维万世之安也。嗣世之主、昧于时变、因循荒怠、不思所以持之、欲无中于祸败、岂可得哉。吾尝综观前史、历代内外轻重之际、得失之故、有由然也。夫天子建国、居中驭外、大抵据形胜以临天下、而操纵进退自相维系、是以四方顺轨而下无觊觎、使非集权於中枢、久之必有拥兵坐大而睥睨奸命、适召天下数世之患。然使国家不寄阃於四方、则朝廷又孤立无援,势必至好臣内擅而外无所忌。此千古以来祸大封支庶、而靖难之师猝起而莫救。若此者皆所谓更相惩戒以就一偏之利、故其祸循环而不可解也。虽然立国之初、固不能逆睹后日之害而预防之也。防一害必更有一害以中之、出於所防之外。惟嗣主深虑知化规天下大势之所趋、因时制变以持之、使害未形而势已转、庶天下可久安长治、而无倾覆之忧。不然使周无夷王之下堂、幽王之东迁、秦无二世之昏虐、魏无齐王之幼暗、唐无代宗德宗之姑息、则其祸乱亦未必遽至於是也。贾生有言、君子为国观之上古、验之当世、参以人事、察盛衰之理、审权势之宜、去就有序、变化有时、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。如因四朝之乱弱、而归咎其祖宗立国初制之不善、则天下岂有无弊之法哉

光绪30年也即1904年,1900八国联军侵华,慈禧对11国宣战,诏令各省进京勤王,以李鸿章、张之洞为首的各省总督拒不奉诏,拥兵自保,坐视朝廷罹难。这个试题还是挺能够体现清廷的矛盾心理,随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中央权力的下放,各封疆大吏渐有不臣之心,北京两次陷落,外敌环视,情形有几分像唐朝中后期。使非集权於中枢、久之必有拥兵坐大而睥睨奸命。但不同于唐时,清廷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,想延续清廷的存在,也必须逐渐下放权力,戊戌变法的失败也是这种矛盾的体现。试题的原义应当是暗寻破局之策,不过考虑到科举考试本身的诸多掣肘,这份文采斐然的问卷的确算出色。